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
发布日期:2006/5/13 21:03:29 |
各系、部、处室: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确立的争创省级示范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十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等学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高校办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自2000年学院升格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四年累计录用教师67名(包括少数管理人员),近60名教师完成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课程进修班的学习,近10位教师参加在职硕士学位进修,30余位教师评转或晋升为副教授职务,我院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取得很大程度的扩张,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各校之间激烈竞争的加剧,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队伍尚待形成;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小;“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研科研品位不高;师德建设仍需加强;教师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运用水平不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为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全院教职员工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的观念,强化“人才强校”的意识,超常规地培养和集聚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围绕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实施“教授工程”、“硕博工程”、“双师培养工程”、“教学名师工程”等四大建设工程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高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增强并行的方针,遵循“精选、严育、重用、厚待”的原则,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2.建设目标
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到2007年教师队伍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教师总量与学院发展规模和效益相适应,努力提高新进教师的层次和质量。力争到2005年,学院教职工达25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人,行政管理人员50人;到2007年底,学院教职工达300人,其中专任教师240人,行政管理人员60人。另外,聘用兼职教师80人,以满足和适应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院平均当量生师比控制在20:1之内。
——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职务结构和学历结构,使学院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素质和能力普遍提高。
优化职务结构: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副教授比例达到20~25%,讲师比例达到35~40%;“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70%。
提高学历层次: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到2005年达到15%,2007年达到30%;力争到2007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
——培养和引进10名左右在省内同类学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2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一批学科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促使一批教学科研创新群体的形成,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3.基本思路
——以实施学科带头人、学术教学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构筑基地,优化环境,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评估和争创省级示范职业技术学院的需要。
——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为主题,加大教师成长发展的专项资助力度,构建教师在职培养的新体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为导向,以建校百年庆典为契机,弘扬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学风、教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转换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院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聘任,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1.启动“教授工程”,改善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根据学院目前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的现状,按照《安徽省高等学校教授任职资格考评标准》的要求,学院将在2004年内启动“教授工程”建设计划。学院将在对全院现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遴选一批热爱学院,有发展潜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培养,设立专项培养津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资助他们到全国重点大学进修“国内访问学者”,支持并资助他们申报各类科研、教研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实行超常规的政策倾斜,提升他们的科研、教学水平,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6名左右的教授,以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2.实施“硕博工程”,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层次
在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学院《教师进修制度》前提下,学院将全面实施“硕士、博士工程”建设计划,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攻读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政策上将给予更大的倾斜,经费上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不断提高培训效益。
——系、部应根据本部门师资状况,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给出时间表,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对于已取得“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结业证的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硕士学位考试,学院将通过举办学位考试英语培训班、减轻教学任务等措施,支持他们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考试。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使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
——对于取得硕士学位愿意继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学院除了在进修经费上给予支持以外,并给予其他一系列优惠条件,力争利用4年左右时间,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
3.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好“教学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骨干,是我院今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工作之一。
——把选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作为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学院将出台有针对性的培养制度,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制定具体的任期考核指标。从2004年开始,学院每两年进行一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工作,使他们成为院级、省级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院将对被选拔的对象进行重点扶植和培养,优先安排他们脱产进修或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举办学术报告会,设立专项培养资金,用于他们购买资料和开展各项科研、教研活动。通过4年努力,力争使学院拥有若干名自己培养的省内同行知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以带动和培养一批较高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强化学术梯队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制定倾斜政策,加大对重点专业(示范性专业)的投入,重点支持方向明确、队伍稳定、业绩突出的学术梯队建设,以凸显专业优势和特色,使其更具竞争力。加大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对后备队伍人选政策支持,促使培养对象快速成长,成为新的学术和教学骨干,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名牌大学举办的高级研讨班、课程进修班、学术交流活动,努力降低教师的教学课时,确保教师必要的进修和从事科研、教研工作的时间。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外语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观摩、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打好坚实的业务基础,以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系、部要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教学科研教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成才。
4.加大“双师培养工程”力度,顺应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双师型”教师是指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等),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并要求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和形成一批“双师型”教师是办出特色专业的前提。学院将继续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课教师到有关高校、工厂、企业参加学科进修、短期技能培训、岗位挂职培训学习,提倡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申请和评定多种职业资格及技能证书,并在考试、培训、继续教育上给予经费支持,同时,在评定教师系列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晋升。在加大自身培养的同时,有计划地调入或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企业、社会和有关学校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的作用。力争到2007年,使我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70%。
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种形式广揽人才
——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主动地争取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在坚持进人标准,严格录用程序前提下,优先从重点大学录用优秀毕业生,同时注意改善学缘结构,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大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力度。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采取更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来院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此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有所用的人才观念,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方式,请他们定期来院上课,作学术报告、指导学科建设。
6.营造有利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继续弘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以人为本”的良好风气,创造“专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营造一种团结合作、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的和谐学术、人文氛围。
——改善教师教学科研环境,为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造必要的学习、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落实兑现教师购置电脑经费补助工作,力争4年内实现45周岁以下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 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努力改善教师的住房、生活条件,解决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通过修建青年教师周转房、给予租房补贴等措施,解决单身青年教师住房问题;逐步落实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提供担保贷款并给予一定贷款利息补贴等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购房问题;对引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安家费视具体情况给予特殊补贴。
7.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学院党团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适合教师特点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要教育广大教师爱校、爱岗、爱生,严谨治学,求知创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树立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精神,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学院建设与发展中,为学院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育人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8.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考核工作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结合学院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形成一套有关教师录(聘)用、培训、考核奖惩、津贴分配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制度留人,使我院师资队伍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加大教师考核力度,积极探索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尽快建立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使教师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考核的激励、约束和指导作用。考核的重点是“师德”和“实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要作为教师聘任奖惩、晋升、院内津贴分配的依据。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将逐步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行教师职务(岗位)聘用制,竞争上岗,合约管理,以形成一套有利于吸引人才、遴选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稳定人才的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院内分配制度。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合理拉开差距,坚持向教学一线人员倾斜,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奖励做出贡献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吸引和稳定优秀拔尖人才。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全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学院党员大会精神的重要工作,纳入学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学院要把师资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人事部门要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周密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教师招聘、使用、培训、进修、考核等规章制度,并尽快出台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相关管理办法,强化制度管理,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政策措施有力,工作服务到位。各系、部要从本部门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出发,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做到既稳健慎重,又充分前瞻,在认真做好现有教师的日常管理同时,周密做好教师的引进计划编制、在职教师进修安排、拔尖人才的政策支持工作,使师资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四年三月八日
|
|
|